其實最糾結的是關于諸葛亮,關羽和曹操。諸葛亮,真的希望他是一個完人,但是他的悲劇也早就注定,用人能力不強,籠絡不到人才,培養不出人才,唉,看著他一步一步老邁,有下坡路,讓人唏噓啊。接下來是關羽,他被吹得神乎其神,
但是我的感覺是他的優點就是他的弱點,自恃甚高,甚至到了頑固,也成就了自己的悲劇。接下來就是最有爭議的曹操,我首先認為他是人才,很厲害,在如此亂世,運籌帷幄,能屈能伸,謙虛待人,真的算是非常厲害的人物了。都說這部劇很厲害,很多都很推崇,我覺得這部劇是很有意思,但是有多少意思,我還沒太看懂。希望以現在的閱歷,再仔細看看,能有所收獲。
三國演義一直都是我們長篇故事的經典,不愧有四大名著之一的美稱。如今,代表的不只是一本書,是一種中國的文化。(也發展出大量以"三國"為題材的電子游戲,數量級已經是以"百"為單位了)
第一次讀三國是初三。那時候偶然從同學那里借來一本《三國演義》,厚厚的,是那時我接觸過的除詞典以外最厚的一本書
當時翻開第一章,就被《三國》吸引。雖然當時不懂得“滾滾長江東逝水,浪花淘盡英雄”是怎樣的意境,為什么要寫這句話,但是“黃巾起義”、“桃園結誼”還是深深吸引了我,讓我不能自拔。
之后,我便陷入了三國世界。上課埋頭讀三國,下課埋頭讀三國。晚上,書被主人拿走了,對我簡直是煎熬,只能夢入三國,化身一個衛兵,跟隨書中的人物親歷那段時代的潮起潮落。
現在我已經在讀大學,終于有了時間重新碰起電視劇,愜意沉入其中。更秒的是,電子書已發展的相當成熟,導演的拍攝非常不錯。一有閑暇,無論下課,放學,睡前,我都會用看電視劇。
三國的內涵,我還要去細細品味。
看了這么久三國,每次翻開電視劇,都深有感觸,無論是劉備三兄弟的深情厚誼,還是曹操為了生存迫不得已負了天下,或許是曹操性格中的天性,注定在機緣巧合下成為一代梟雄,而劉備性格中的軟弱無能,注定了劉備無法成為最后的贏家,說起來劉備也是大機緣之人,前前后后多少人為劉備鋪前路,殿后路,至少在關羽被殺之前,
劉備總體還是比較順利的,八百里火燒連營諸葛亮這個知天命之人也是無法阻攔,諸葛亮是真正讀懂劉備這個人的,在失去關羽后,劉備這個土人終于也爆發了三分火氣,賭了一把,雖然最后還是失敗了,這也是中國人性子中的影子,不得不說是周瑜,這個人也是人才,只是生不逢時,最后就有了,那句既生亮何生瑜,整部三國折射中人性寫活了,這也是羅貫中的高明之處了
再談談國家,魏,曾經煊赫一時;蜀,曾經功成不居;吳,曾經名震江東。這么來看,從國家就可以反映出國君的性格。曹操,欺壓百姓;劉備,愛民如子;孫權,稱霸江東。